高价值专利推动新发展
尽管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我国主要知识产权指标仍然符合预期,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反映出中国经济的活力所在。2020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53万件,同比增长17.1%,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37.7万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73.2万件,专利结构优化,专利质量进一步提升。
这份漂亮的成绩单与知识产权审查质量效率进一步提高不无关系。2020年,我国知识产权审查提质增效稳步推进,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压减至14个月,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20个月,商标注册申请平均审查周期缩短至4个月。审查周期进一步缩短有利于创新主体快速获得权利稳定可靠的专利授权,促进创新成果及时转移转化。
疫情之下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工作更加“给力”。截至2020年底,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中,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达到28.1万件,占总量的12.3%。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共24.6万家,较上年增加3.3万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5万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92.2万件,占国内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的近六成。
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布局能力进一步增强。202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国内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同比增长17.9%。此外,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在华专利布局,在华发明专利申请为2.3万件,同比增长3.9%,高于国外来华发明专利申请同比增速。这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发展信心进一步坚定。
中国专利奖彰显创新力
2020年11月,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金奖、第二十一届中国外观设计金奖相继颁发,本届中国专利奖不仅参评项目数量再创新高,项目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亮眼”。40项金奖获奖项目从实施之日起至2018年底,新增销售收入6600亿元,新增利润629亿元,新增出口1363亿元。中国专利奖历经21届沉淀与积累,在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包括30项中国专利金奖、10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58项中国专利银奖、15项中国外观设计银奖、696项中国专利优秀奖、60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此届中国专利奖评选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参评项目数量达2479项,为历届之最。
此届中国专利奖参评项目不仅数量创新高,项目质量同样过硬,奖项目聚焦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突出了制造业的“大国重器”,解决了一批“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据统计,在766件获奖发明专利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占比为62%,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发明专利占比为83%。
此外,2020年中国专利奖首次创新颁奖形式,将颁奖大会与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和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相结合,以“两展”颁“两奖”,以“两奖”促“两展”,这不仅有利于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更加生动地宣传展示中国专利奖获奖项目,还可以促进展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进一步提升。
专利显神威助科学战“疫”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肆虐全球。同时间赛跑,与疫魔较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加强研发和技术攻关首当其冲,科技创新对疫情防控的助力离不开专利的支撑,专利技术在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驰援一线抗“疫”中,AI技术迅速披挂上岗,与“逆行者”一道冲锋陷阵,化身为翻译官、影像科医生、社区工作者、新闻主播,与疫魔战斗。无人机化身防控利器,凝聚科技力量,在无接触测温、喊话宣导、消杀作业、物流配送、交通管控、抗灾救援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医院以外的第二战场高效战“疫”。承担着数据采集任务的主要功能部件和信息化基础产品传感器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搭载传感器专利技术的先进设备可精准采集与监测各类生理、环境等数据。智能机器人、方舱医院、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方舱、监护防护型救护车、小区防疫消毒通道等技术设备的研发使用,令疫情防控成效渐显。一手抓“战疫”,一手抓生产,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健康家电等技术保障复工复产有序进行。
高质量发展解“空芯”之痛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之下,化解“空芯”之痛迫在眉睫。今年我国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下称“8号文”),从财税、投融资、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支持。其中,明确提出严格落实集成电路和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
自2020年9月15日开始,台积电、高通、三星、海力士、美光等全球主要半导体厂商停止为华为供应芯片。此后,中芯国际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为推动我国自主发展高端集成电路,“8号文”在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产业等方面对集成电路产业给予了更全面的支持,尤其针对先进制程的芯片制造公司的支持政策力度空前。
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创新研发与知识产权如鸟之双翼。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知识产权年度报告》显示,中国近10年来集成电路领域专利数量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但由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设计、制造工艺、封装测试等核心技术创新和专利积累方面的差距依然较大,尤其是处理器、存储器方面的核心专利储备不足。
近年来,集成电路行业发展从低水平的价格战进入拼技术、拼专利的竞争阶段。指纹芯片、存储芯片等领域发生了多起专利诉讼和反不正当竞争诉讼。业内人士认为,我国集成电路企业既要继续加大研发,注重专利布局,提升技术竞争实力,也要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意识,在频繁的人才流动中完善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管理。
手机“金”专利方可“立”天下
2020年11月,昔日功能手机巨头金立拍卖的3356件专利,仅一人竞拍并以起拍价171.97万元成交。实际上,每一次技术变革都是一次市场洗牌,大浪淘沙始见金,唯有率先掌握核心专利技术,迅速迭代产品,持续培育优质专利,才能在风起云涌的市场竞争中走在前列、立于潮头。
创立于2002年的金立在功能手机时代,作为国内少数坚持自主研发的手机厂商之一曾盛极一时。然而,智能手机浪潮席卷而来,金立却错失良机,屡次碰壁逐渐掉队,2018年深陷泥潭的金立宣布正式破产,并多次拍卖名下资产。2019年6月,金立名下211件外观设计专利挂出拍卖,起拍价为2.11万元。2020年,金立拍卖公司名下3356件专利,其中,中国专利3279件,国外专利77件。不过,此次金立拍卖的大部分专利处于失效状态,整体上反映其专利质量还待提升。
加拿大北电网络公司曾在破产后,拍卖6000件专利竞标,价格从15亿美元飙升至45亿美元。为何二者差距如此悬殊?业内人士表示,技术含量是根,知识产权是魂,法律保障是盾,适销对路是本。专利不是通用货币或商业交易等价物,专利综合质量是专利交易的度量衡,专利的最终价值在于其应用的质量状况及其数量规模。
从曾经家喻户晓的国产手机品牌,到如今破产低价甩卖专利遭冷,金立的命运令人唏嘘,也为企业敲响警钟。即使企业现阶段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也要未雨绸缪,提前对未来市场进行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抢先一步掌握专利技术或许就能快人一步抓住先机。
© 2019-2023 . 济南铭恩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17036034号-1